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十分關心夏糧生產情況,他指出,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在南陽市調研時,習近平說,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艾草是寶貴的中藥材,發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決就業,要把就業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加強地方優質品種保護,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統籌做好產業、科技、文化這篇大文章。
2 李克強在河南考察調研災后恢復重建情況 保障好群眾生活扎實推進恢復重建
2021年8月18日至19日,李克強總理在鶴壁、新鄉、鄭州考察,看望受災群眾,主持召開災后恢復重建專題會議。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實防汛救災措施,加快災后恢復重建。
3 河南糧食總產量1308.84億斤 大災之年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2021年,河南糧食總產量1308.84億斤,在全國仍居第二位。其中,夏糧總產760.64億斤,單產445.43公斤/畝,夏糧總產、單產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受到7月份洪澇、9月份連陰雨天氣的不利影響,我省打好秋糧搶收搶排搶種攻堅戰,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要求,加快推進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通過加強耕地保護、穩定糧食面積、提升糧食產能、強化政策支撐,讓中國人的飯碗裝上更多優質河南糧。
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列入河南“十大戰略” 全省高位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會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列入河南省要全面實施的“十大戰略”。提出突出規劃引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彰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河南擔當,以“三鏈同構”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推動共同富裕,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關鍵抓手建設美麗鄉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規劃為引領,對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劃定了階段性目標任務。
2021年5月,河南在全國率先出臺《河南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制訂13個重點任務專項行動方案,分別從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和組織建設等方面劃定未來五年我省鄉村振興的“路線圖”。
2021年12月28日,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河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逗幽鲜∴l村振興促進條例》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逗幽鲜∴l村振興促進條例》從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城鄉融合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2021年全省已確定30個示范引領縣、43個整體推進縣、34個鞏固提升縣,分類推進實施鄉村振興。
5 全省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達14379元 特殊年份牢牢守住脫貧攻堅成果
2021年5月27日,河南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鄭州隆重舉行,會議動員全省上下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自覺擔負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扎實邁進。
2021年5月28日,河南省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新成立的河南省鄉村振興局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頭等大事,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有效鞏固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成果。
一年來,通過產業就業幫扶等措施,群眾收入穩定增長,初步統計全年全省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379元,較2020年增長10.2%。通過加強監測幫扶、聚力災后重建、加大資金投入等措施,我省在大災之年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6 神農種業實驗室掛牌運行 農業大省做強農業“芯”
2021年9月23日,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行,省委書記樓陽生為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并講話,省長王凱出席。作為河南省首家種業省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按照“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總站位,堅持聚焦世界種業科技前沿、聚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種子、種畜、種苗為對象,聚焦建設一流創新平臺、凝聚一流創新人才、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解決種業重大科學問題、攻克種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突破性新品種等6項主要任務,在種業關鍵技術和重點品種研發上取得突破,力爭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全球種業科技創新高地。
7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2021年以來,我省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方向,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抓好40個優質專用小麥縣、72個優質花生縣、37個食用菌縣等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比達57%。統籌抓好生豬產能恢復、非洲豬瘟防控、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和災后恢復重建,全省生豬存出欄均居全國前列。抓好載體建設,累計創建8個國家級、100個省級、206個市級、98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國家級產業集群,69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4個首批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8 災后農業生產恢復成效良好 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增強
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全省外調生豬量同比增長58.8%,外調量全國最多。面對極不平凡的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努力克服“7·20”洪澇災害、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取得良好成效,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不斷增強。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已累計修復受災高標準農田267萬畝;201806戶受災村民住房修繕加固已全部竣工;全省111個集中安置點已全部開工;27.51萬戶受損農村戶廁完工率92.6%;受災養殖場戶中已恢復正常生產13141個,已修復重建受損棚室20307個。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省農業農村部門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農業生產平穩,保證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畜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全省肉蛋奶總產量超過1300萬噸,同比增加102萬噸,約占全國肉蛋奶總產量的8.1%。蔬菜生產形勢整體平穩,供應充足。
9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 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動力明顯增強
2021年,全省聚焦農民和土地、農民和集體、農民和市民的關系,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動力活力。持續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經營權,大力發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轉,有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面積3799.5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34.38%。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9.3萬家、家庭農場25.79萬家,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12.5萬家,托管服務覆蓋1523.7萬農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69.3%。全省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農村集體資產總額3286.58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002.26億元,有集體經營收益村占74.2%。印發《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試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
10 加快補齊發展短板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聚焦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在全省開展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以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村廁所革命扎實推進,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103.9萬戶。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回頭看”,已整改68.6萬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覆蓋97.7%的行政村和92.7%的自然村。1292個鄉鎮政府所在地村莊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實施城鄉交通、供水保障、清潔能源建設、信息通信網絡建設、廣播電視建設、物流體系建設等一體化行動和農村房屋品質提升行動,推動資源向農村傾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
實施縣域城鄉教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均等化行動,招聘農村特崗教師17351名,組建190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農村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統籌城鄉社會救助,農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3860元提高到4260元,農村特困人員生活標準提高到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5211.34萬。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鄉村治理根基越夯越實,干部積極干事創業、群眾樂于共治共享,村民齊心向上向善。2021年,河南有6個示范鄉鎮、60個示范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