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新樹和百年的老樹,哪個結的棗營養價值高?同一棵棗樹,開頭遍花和開末遍花結的棗,哪個更有營養?蒸熟和煮熟的大棗,哪種吃法更健康?在普通人看來,提這些刁鉆問題的人,要么吃飽撐的,要么腦子“進水”了。但是,世上還真有一個人,整天在想這些問題,并自信能給出一個正確答案。這個人就是石聚彬,中國棗業第一股——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賣棗者石聚彬:不小心賣出一個新行業
如果說萬隆是個“殺豬的”,石聚彬就是個“賣棗的”。
如果說殺豬不是個好職業,那賣棗的前途更不咋的,連俗語都說“仨核桃倆棗不算啥事兒”。
不幸的是,在新鄭棗鄉出生、靠吃棗喝湯長大的石聚彬,除了賣棗,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20歲那年,石聚彬就開始帶著鄉親們的紅棗南下深圳。早年販棗既讓他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后又讓他賠得血本無歸。
所幸的是,石聚彬沒有放棄和紅棗打交道。如今,經過七十二變,他將200多種紅棗產品賣到了大江南北,賣出了一個上市公司,賣出了一個全新行業。
回望來路,石聚彬五味雜陳。
2000年,石聚彬創建的奧星實業在鄭州市緯二路開了第一家直營店,并注冊了“好想你”品牌。他希望這個透著溫馨、浪漫的名字,能讓好想你紅棗成為饋贈親友的禮品。
事實證明,石聚彬做到了。多年來,好想你一直是中原人饋贈親友的首選。最近三年,經過省委書記盧展工的連續推薦,好想你更是聲威大振,連鎖店增加到2000多家,從“新鄭大棗、鄭州特產”,悄然升格為“中國紅棗,河南特產”。
縱觀好想你發展的20年,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石聚彬說,目前國內的發展水平、經營者素質和消費者意識,都決定了模仿跟風不可能一刀切。關鍵是自己要不斷創新,提升品質,引領發展。
“好想你和追隨者是紅花和綠葉的關系。”石聚彬認為這正如賽馬理論,一匹馬無法在賽場上跑出最好的成績,只有大家一起參與,才能共同做大市場。
石聚彬的目標是,到2015年,好想你的銷售額要達到30億元至50億元;到2020年,好想你的銷售額要超過100個億。
做棗者石聚彬:免洗棗真的可以放心吃
有人認為,好想你的棗賣得好,是因為選對了連鎖專賣這種銷售模式。在石聚彬看來,這種說法最多對了一半。
“銷售網絡再好,你的產品不好吃,照樣沒有回頭客。”石聚彬說,一個人的好壞,是通過打交道傳出去的。一個企業,產品名聲也應該這樣傳播。“先讓自己的家人認可,讓員工認可,這樣外面的人才可能認可。”
“經常會有人問我,吃你們的免洗棗,真的不用洗了嗎?好想你那么甜,是不是添加了什么東西?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盡管放心大膽食用。”石聚彬的底氣,來自于好想你對生產流程的嚴格管控。
“好想你的生產環節有十八道工序,光清洗就有四道。”石聚彬說,他們的烘干技術,用的是螺旋式風流,類似自然風讓紅棗內外一起干。要是用傳統的高溫烘干,就會出現外干內濕、皮焦里生。
好想你有11個生產車間,參觀者可以通過觀光走廊,對所有生產環節一目了然。很多人參觀過好想你以后,就明白了為什么好想你的棗安全、衛生、營養、口感好。
“我們把做棗真正當成一種良心工程,道德產業。”石聚彬說,紅棗讓大家富裕起來,我們應該善待紅棗,感恩紅棗,敬畏紅棗。不能為了蠅頭小利,把這么好的東西做得老百姓不敢吃、不愿吃。
種棗者石聚彬:“新疆棗”其實也是新鄭棗
“很奇怪,黃帝故里一帶棗樹很多,但是出了新鄭,周邊幾乎沒有。”石聚彬說,事實上,新鄭市裴李崗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證實,這一帶種植大棗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棗鄉”。
近期的鄭州紅棗市場上,除好想你,其他品牌的新鄭大棗、新疆大棗也蜂擁而入。不但是消費者,就連一些好想你的員工,也產生了疑問:新鄭大棗、新疆大棗和好想你棗,到底哪個更好?
“這里面首先是概念上的錯誤,‘新疆棗’其實也是新鄭棗,而好想你用的原料棗,不僅僅來自新鄭、新疆,而是中國所有優質紅棗主產區。”石聚彬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往新疆支邊的新鄭人開始將新鄭的灰棗、雞心棗帶往新疆種植。而新鄭大棗真正大規模進軍新疆,是在好想你聲名鵲起的近十年。
“現在,每年都有大批新鄭棗苗進入新疆,在新疆從事種棗的新鄭老鄉不下10萬人。”
“紅棗產地不同,并不影響我們的標準化生產。所有采購的大棗,都必須分地區逐塊檢測。”石聚彬說,好想你建立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大棗是誰種的?誰去采購的?就連裝了多少箱、放在冷庫的哪個貨架、送到了哪個車間,都能查出來。
“做農副食品,要想有好的品牌,必須有好的產品;要想有好的產品,必須有好的原料;要想有好的原料,必須有好的基地。”石聚彬說,不管如何發展,好想你都不會放松紅棗基地的建設和管理。
愛棗者石聚彬:
將來要建中國紅棗大學
上市為好想你解除了資金困擾,而隨著大批高管陸續到位,制約發展的人才瓶頸有望打破。
在石聚彬看來,重新定位紅棗產業和好想你的時候到了。經過初步梳理,石聚彬的思路愈發清晰:
好想你要爭當中國紅棗產業的領導者;
建設萬畝左右的中國綜合紅棗產業園,打造成一個集市場交易、冷庫倉儲為一體的大型平臺;
建一座中國紅棗大學,對大棗的歷史和文化進行深度挖掘;
成立好想你養生俱樂部,定期舉辦好想你養生大課堂;
籌建國家級的紅棗檢測中心,對灰棗、雞心棗、金絲棗等各個品種和不同地域的棗進行分析檢測……
石聚彬還有一個愿望,將枯死的棗樹進行保護和利用。“棗樹為人類奉獻了一生,死了以后,有的腐爛了,有的被人們當柴燒,這樣廢棄了不但可惜,也是對棗樹的大不敬。”石聚彬說,其實棗木質地堅硬,有很特殊的作用。一些上百年的大樹,收集起來做成雕刻;一些小的枝杈,則可以用來做成小模具、小馬車等各種旅游飾品。
“以前賣油人敲的棒子,出家人敲的木魚,都是用棗木做成的,對來到棗鄉的游客,有很好的紀念意義。”在石聚彬眼里,紅棗的一切,都是寶貝。
一個為棗而生的人
石聚彬仿佛是上天恩賜給新鄭大棗的禮物。
采訪前,記者自認為已經對石聚彬了解很多,結果兩個小時的對話下來,發現眼前這個人,質樸、智慧、創新、執著,對紅棗的癡迷讓人難以置信。
談起公司上市帶來的影響,談起企業管理理念,石聚彬有些拘謹。有些問題,會因為一時想不起準確的表述,要求好好思考一下再答復。“現在企業上市了,我講話做事都得遵守上市公司的做法。”
但話題一轉到紅棗上,石聚彬馬上像換了一個人。眉飛色舞,兩眼放光,對未來紅棗產業發展的夢想,一五一十脫口而出,記憶之清晰,思路之嚴謹,讓人吃驚。
這時,坐在石聚彬的對面,你會徹底明白:為什么是他成就了好想你,成就了新鄭大棗,開創了中國棗業。
“如果你生在焦作溫縣,會做出鐵棍山藥中的‘好想你’嗎?”石聚彬想了想,感覺不會。
“一個地方的土特產想做成產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政府支持,資源獨特,領軍人物和龍頭企業的專注聚焦”。石聚彬認為只有在民風淳樸的黃帝故里,又遇上很多貴人、恩人、親人,加上自己的執著勤奮,才成就了今天的好想你。
“我想感謝的人非常多。”石聚彬說,創業初期,有三個人對他幫助很大,他一直銘記在心:孟莊村支部書記孟雙根、孟莊鎮時任黨委書記蘇國玉、孟莊信用社老主任馬國安。